
今天我們就請著名國際形象顧問王靜老師來為大家來做個簡單的介紹,以解決我們心中的那些疑問——買衣服到底是買深色的呢還是買淺色的,到底是買貴的呢還是買便宜的,到底是買職業化的?

雖然女人對各個色彩都各有鐘愛,但是我想每個女人都不會拒絕讓自己看起來臉色更凈白的衣服。確實,穿衣也能美白,而且是簡單易行、立竿見影的,那究竟穿深色的衣服美白還是穿淺色衣服能美白?
我們總能發現身邊越是深皮膚的朋友越喜歡穿白色或者淺色,為什么大家一直會有這樣的誤區呢?選擇穿淺色,其實是一種色彩心理暗示,是色彩的心理調整和補充,想一想,我們從頭到腳的整體打扮,除了在鏡子前的時間,自己是很少看到的,隨時低頭都能看到淺淡明亮的色調,自然會覺得整個人都淺淡了。其實,無論什么顏色在黑色與白色的映襯下都會產生視覺差,并且色彩越深,對比效果越明顯,換成膚色,就是膚色越深的朋友,穿黑色變白的效果最明顯。除了穿黑色可以起到很好的美白效果,穿其他深色如深灰、深紅、深藍、深紫、深綠、深棕也能美白,概括一句為“穿深美白”,深色調均能為面部美白做貢獻。所以,到商場里可以盡量選擇深色的衣服來買的,這樣會讓我們看起來白很多。
價格高的OR價格低的
買衣服和買其他東西一樣,我們都喜歡價廉質優的,可是真的買了便宜衣服就很劃算么?假定你看到了兩件外套,一件標價75元,另一件是100元;它們都是防水材料的,大概可以穿3年左右。75元的外套必須干洗,100元的外套是水洗面料。如果你買75元的外套,第一年只需洗一次,第二年洗兩次,第三年則需要三次干洗。每次干洗和防水處理需要15元,洗5次的話,你已經花費了雙倍于衣服的價錢。另一方面,100元的外套可以在家手洗或機洗,但3年的時間只多花很少的錢。所以,某樣東西的成本不僅僅是標簽上的價格,而是壽命期的成本。我們必須考慮購買的任何衣服的壽命期。
此外,衣服還有著裝成本的問題。
每次著裝成本 = 服裝總價格÷穿著總時間。
穿著總時間 = 年數×次數。
比如,一套質地優良式樣經典的西服套裙能穿五年,每年穿40次,購買價格是2000元,那么它的每次著裝成本僅為10元;而一件連衣裙能穿兩年,每年穿10次,購買價格是300元,那么它的每次著裝成本就是15元。這樣一比較,相信大家就知道該買什么價錢的衣服了。
小提醒:家里的衣櫥可以通過搭配來降低投資成本,公式=上裝×下裝。比如,三套衣服最優搭配是3×3=9,這樣,就可以9天穿衣不重樣了。
職業化的OR非職業化的
想買職業裝,又覺得自己穿上太老氣,而且公司并沒有必須著職業裝的要求,可是買了太花哨的休閑裝,又覺得穿到公司與周圍形象不太相符,該怎么辦呢?其實,個人的形象應該與職業生涯定位結合。建議在購置衣物之前,先做一個大致的行業定位,盡可能多地去觀察你所在行業的經理主管們的著裝習慣,刪除名單中穿著最保守和最花哨的,再觀察公司內部所有職位高于你的人、所有處在你想獲得的職位上的人、所有決定你職業的人,然后根據這些人穿什么來決定你自己的衣服。最好的融入方法是找到她們在哪里買衣服,然后你也在同一家商店購買。
表表看,著裝的不同元素中“職業化VS非職業化”的情況:
色彩 | 圖案 | 款式 | 面料 | 配飾 | ||||||||||
職業化 | 單色 | 深色系 | 冷色調 | 小圖案 | 暗花紋 | 直線條 | 直角領 | 裙子 | 有領 | 硬挺 | 厚 | 個頭小 | 方形 | 不發光 |
非職業化 | 花色 | 淺色系 | 暖色調 | 大圖案 | 亮花紋 | 曲線條 | 圓角領 | 褲子 | 無領 | 柔軟 | 薄 | 個頭大 | S型 | 閃亮 |
想要提升買衣服的品位,有個簡便的方法——首先我們在上街之前應想好需要置的衣物,比如一件藍色或米色的外套,然后再到城里最好的商店看看它相應的貨色,注意觀察細節,比如顏色、圖案、衣料的外觀和手感、縫制的工藝以及它的整體風格。之后,我們就可以去一家能夠消費得起的商店,找一件看上去、摸上去好像從高檔商店買來的外套?!?br />
因此,如果誰喜歡逛商店,就可以非常迅速地提升穿衣品位,只需要每次外出時同時去逛兩家價格懸殊的商店,仔細比較類似的衣服。